顧老師英語課堂
基本釋義:元音交替(印歐語系中的系統性元音變化)
詞源:源自德語"Ab-"(離開)+ "Laut"(聲音)
指印歐語系中元音的系統性變化
動詞變位中的元音變化
原始印歐語的元音交替系統
"ablaut"是專業語言學術語,主要用於印歐語系研究和歷史比較語言學。日常使用頻率較低,但在語言學研究中非常重要。
The ablaut pattern is evident in strong verbs.
Germanic languages preserve ablaut in verb conjugation.
This ablaut phenomenon was first described by Grimm.
元音交替模式在強變化動詞中很明顯。
日耳曼語族在動詞變位中保留了元音交替。
這種元音交替現象最早由格林描述。
阿-布-勞特(重讀"阿")
阿-布-勞特(重讀"阿")
表示元音交替系列
表示相關研究
描述交替模式
Ablaut is the same as umlaut. (錯誤)
正確:Ablaut differs from umlaut in origin and function.
The ablaut occurs only in Germanic languages. (錯誤)
正確:The ablaut occurs in all Indo-European languages.
1. 元音交替現象有詳細記載。
2. 這種元音交替模式出現在梵語中。
3. 語言學家研究元音交替來重建原始語言。
1. Ablaut is a type of vowel change.
2. 讀作[ˈɑːblaʊt](重音在第一音節)
3. The ablaut occurs in Proto-Indo-European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