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词典
基本释义:自始至终都不改变,形容意志坚定。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
形容意志、信念等从开始到最后都不改变
形容对人或事物的忠诚始终如一
形容做事有始有终,不半途而废
"始终不渝"是褒义成语,多用于形容人的坚定意志、忠诚品质或坚持不懈的精神。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用于负面描述。
坚定不移
矢志不渝
始终如一
朝三暮四
反复无常
半途而废
表示坚定的意志品质
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忠诚
表示长期坚持的行为
他对这个决定始终不渝地反对。 (错误)
正确:他对这个决定始终坚持反对。
这个坏习惯他始终不渝地保持着。 (错误)
正确:这个坏习惯他一直改不掉。
1. 周恩来总理始终不渝地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2. 这位科学家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从未动摇。
3. 他们始终不渝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4. 这位老教师始终不渝地坚守在教育第一线。
5. 他对环保事业的奉献精神始终不渝。
成语出自《晋书·谢安传》。谢安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虽在朝为官,但一直怀有隐居东山的志向。书中记载:"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意思是谢安虽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但他隐居东山的志向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后来"始末不渝"演变为"始终不渝"。
1. 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从未放弃。
2. 这份始终不渝的友谊值得我们珍惜。
3. 老教授始终不渝地致力于科学研究。
1. 张工程师始终不渝地投身于桥梁建设事业。
2. 他们始终不渝的爱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3. 这位艺术家始终不渝地追求着艺术的完美。
1. 他这个坏习惯一直改不掉。
2. 这个决定他一直坚持反对。
3. 长期的懒惰使他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