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膏止火 成语解析

成语知识大全

投膏止火

/tóu gāo zhǐ huǒ/
成语 四字成语

基本释义:用油去浇灭火,比喻方法不当反而使事态扩大

词源:出自《后汉书·何进传》

📚 核心含义

本义解释

字面意思是往火上浇油来灭火

投膏止火的做法适得其反
用油灭火只会让火势更大
本义

比喻义

指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反而加剧问题

这种投膏止火的做法
只会让矛盾更加激化
比喻义

引申义

形容措施与目的背道而驰

投膏止火的政策
导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引申义

"投膏止火"是典型的反效果成语,强调方法不当带来的负面后果。使用时多带有批评、警示意味。

🔄 用法对比

成语例句

这种投膏止火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用暴力解决纠纷无异于投膏止火

政府的新政策被批评为投膏止火

现代解释

错误的方法导致问题恶化

用错误手段解决问题

政策产生反效果

📖 成语典故

《后汉书·何进传》记载:

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宦官,召董卓率兵入京。主簿陈琳劝阻说:"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天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后人将这种行为比喻为"投膏止火"。

典故解析:

  • 何进想用外力解决宦官问题
  • 实际却引狼入室导致更大动乱
  • 最终引发董卓之乱和三国分裂

历史教训

这个典故警示后人:解决问题要讲究方法,不当的措施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 现代用法

批评错误方法

指出某种做法适得其反

这种投膏止火的管理方式
只会让员工更加不满
批评用语

分析政策失误

评价政策产生的反效果

限购政策被指投膏止火
反而刺激了房价上涨
政策分析

警示不当行为

提醒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

用谎言掩盖真相
无异于投膏止火
警示用语

语法特点

常用结构: 无异于投膏止火/实乃投膏止火/这种做法是投膏止火
感情色彩: 贬义

⚠️ 易混淆点

常见误用:

这个灭火方法很投膏止火 (错误)

正确:这个解决方法无异于投膏止火

投膏止火是指用油灭火 (片面)

正确:投膏止火比喻方法不当适得其反

✍️ 应用练习

填空练习

1. 用高压手段解决民众诉求,简直是______。
2. 这项政策本想缓解矛盾,结果却______。
3. 他本想息事宁人,不料______,事态反而扩大了。

1. 投膏止火

2. 投膏止火

3. 投膏止火

造句练习

用"投膏止火"造句:

• 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警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罚款解决迟到问题无异于投膏止火

• 这项经济政策被专家批评为投膏止火

• 用暴力制止抗议只会投膏止火

辨析练习

判断下列用法是否正确:

1. 消防员投膏止火地扑灭了大火
2.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积极灭火
3. 用强硬手段解决纠纷实乃投膏止火

1. 错误(不能用于实际灭火)

2. 错误(意思是方法不当适得其反)

3.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