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解读
基本释义:指父亲在庭院中对子女的教诲,后泛指家庭教育
典故出处:《论语·季氏》篇记载的孔子教育儿子孔鲤的故事
指孔子在庭院中对儿子孔鲤的教诲
泛指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
体现儒家"修身齐家"的教育理念
"过庭之训"不仅是历史典故,更蕴含了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的精髓,对现代家庭教育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特指孔子教育儿子的具体场景
强调"诗礼传家"的教育内容
体现"父教子"的传统模式
泛指家庭教育的代名词
强调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
注重亲子双向互动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问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得到过特别的教导吗?"孔鲤回答:"没有。有一次父亲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父亲问:'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便回去学《诗》。又有一天,父亲又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父亲问:'学《礼》了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就无法立身处世。'我便回去学《礼》。我只听到过这两次教导。"
指代现代家庭中的言传身教
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典范
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过庭之训是严厉的体罚教育 (错误)
正确:过庭之训是温和的情境教育
仅适用于古代贵族教育 (错误)
正确:对现代家庭教育仍有借鉴价值
1. 发生在孔子家中庭院,孔鲤经过时
2. 学《诗》和学《礼》
3. 体现了情境教育、适时教育和实用教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