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知识百科
基本释义:人或动物死后留下的骨头
词源:古代汉语,"骸"指骨头,"骨"指骨骼
人或动物死亡后留下的完整骨骼
象征死亡、消逝或历史痕迹
指代身体或生命
"骸骨"是书面用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日常口语中更常用"骨头"或"尸骨"。
这些骸骨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
法医正在检验发现的骸骨。
山洞里堆积着大量动物骸骨。
骸骨未寒(形容人刚死不久)
乞骸骨(古代官员请求退休)
暴骸骨于野(形容死无葬身之地)
hái(第二声) gǔ(第三声)
描述动物骨骼
法医相关用法
古代官员退休
骸骨就是骨头。 (不完全正确)
正确:骸骨特指人或动物死后留下的完整或部分骨骼,带有书面和正式色彩
骸骨和尸骨完全一样。 (错误)
正确:尸骨多指人类遗骨,带有情感色彩;骸骨可用于人和动物,更中性
1. 骸骨在山洞中被发现。
2. 这块骸骨属于史前动物。
3. 科学家正在研究这些人类骸骨。
• 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古代人类骸骨。
• 古代官员常以"乞骸骨"为由请求退休。
• 法医通过检验骸骨确定死者身份。
1. 这些hái gǔ保存完好。
2. 他收集了很多动物骸骨,说是骨骼展览。
3. 医生说要检查我的骨骼。(活人用"骨骼"而非"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