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 的出处和用法

成语词典

宠辱不惊

chǒng rǔ bù jīng
成语 四字成语

基本释义: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形容人把得失看得很淡

词源:出自《新唐书·卢承庆传》

📚 核心含义

基本解释

无论受宠还是受辱都不动心,形容人有超然物外的境界

宠辱不惊是一种难得的处世态度。
宠辱不惊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
处世哲学

心理状态

形容人面对荣誉或屈辱都能保持平常心

宠辱不惊,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
宠辱不惊是智者的表现。
心理素质

人生境界

指超脱世俗得失的高尚品格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做到宠辱不惊需要很高的修养。
人生智慧

"宠辱不惊"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处世态度,体现了儒家"中庸"和道家"无为"的思想精髓。

🔄 用法对比

成语例句

宠辱不惊,面对赞誉和批评都泰然处之。

这位老教授宠辱不惊,几十年来潜心学术。

要做到宠辱不惊,需要长期的修养。

现代解释

形容人不受外界评价影响,保持内心平静

指学者专注学术,不为名利所动

强调这种境界需要长期修炼

📖 出处典故

成语出自《新唐书·卢承庆传》:"初,承庆典选,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承庆以'失所载,考中下'。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承庆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无喜容,亦无愧词。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

典故解析:

  • 卢承庆考核官员时,有人因运粮船沉没被初评为"中下"
  • 该官员神色自若,没有辩解
  • 卢承庆欣赏其气度,改为"中中",后又改为"中上"
  • 该官员始终宠辱不惊,淡定从容

文化内涵

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境界的推崇,强调人应该超越外在评价,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定。

🎯 现代用法

职场应用

形容职场人士面对升迁贬谪的淡定态度

他在职场中宠辱不惊,深得同事敬重。
宠辱不惊是职场生存的智慧。
职场智慧

个人修养

指个人面对外界评价的心理素质

培养宠辱不惊的心态很重要。
宠辱不惊是成熟的表现。
心理修养

教育领域

形容教育者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这位老师宠辱不惊,潜心育人。
宠辱不惊是教育工作者的美德。
教育理念

相关词语

近义词: 淡泊名利、超然物外、镇定自若
反义词: 患得患失、沾沾自喜、垂头丧气

⚠️ 使用注意

常见误区:

宠辱不惊就是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错误)

正确:宠辱不惊是理性看待评价,不被情绪左右。

宠辱不惊就是不求上进。 (错误)

正确:宠辱不惊是专注目标,不为外界干扰。

✍️ 应用练习

造句练习

用"宠辱不惊"造句:

1. 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他______。
2. ______是人生的一种高境界。
3. 这位老艺术家______,专心创作。

1. 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他宠辱不惊

2. 宠辱不惊是人生的一种高境界。

3. 这位老艺术家宠辱不惊,专心创作。

情景应用

下列哪些情景体现了"宠辱不惊"?

• 获奖后依然保持谦虚
• 被批评后情绪低落
• 职位变动时心态平和
• 遇到挫折就放弃

体现了"宠辱不惊"的情景:

• 获奖后依然保持谦虚

• 职位变动时心态平和

成语辨析

比较"宠辱不惊"与"麻木不仁":

1. 宠辱不惊是______
2. 麻木不仁是______

1. 宠辱不惊是理性看待得失的积极态度

2. 麻木不仁是对事物缺乏反应的消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