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基本释义:走路缓慢、摇摆不稳的样子
词源:源自古代汉语,形容行走不稳的样貌
形容因年老、体弱或受伤而走路摇摆不稳
形容小孩刚开始学走路的样子
比喻事物发展艰难缓慢
"蹒跚"多用于形容老人、小孩或受伤者的走路姿态,带有形象生动的描写特点,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词语。
老人蹒跚着过马路。
小孩蹒跚学步时容易摔倒。
他腿受伤后走路一直蹒跚不稳。
形容老人走路缓慢不稳的样子
描述小孩初学走路的状态
表示因伤病导致行走困难
第二声 + 第一声
描述走路姿态
形容小孩学走路
形容走路不稳
他健步如飞地蹒跚着。 (矛盾)
正确:他步履蹒跚地走着。
蹒跚读作mán shān (错误)
正确:蹒跚读作pán shān
1. 老奶奶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在乡间小路上。
2. 一岁多的宝宝正蹒跚学步,需要大人看护。
3. 这个初创企业在蹒跚中逐渐成长。
蹒跚:侧重走路缓慢不稳,多因年老或年幼
踉跄:侧重脚步不稳,多因醉酒或虚弱
趔趄:侧重差点摔倒,多因绊倒或突发
摇摆:侧重左右晃动,不特指走路
1. 蹒跚读作pán shān
2. 运动员飞奔着冲向终点(蹒跚不用于形容快速运动)
3. 蹒跚形容缓慢不稳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