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基本释义:形容人举止轻佻,作风浮华不踏实
词源:出自《后汉书·崔骃传》
指人举止不庄重,言行轻浮
形容人做事不踏实,华而不实
指对待事情不认真,随意敷衍
"轻浪浮薄"是典型的贬义成语,多用于批评或告诫场合。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用于正式场合或对长辈的评价。
其为人也轻浪浮薄,不堪大用。
少年轻浪浮薄,老来方知悔。
戒除轻浪浮薄之气,方能成器。
他为人轻浮不实,不能担当重任。
年轻时轻率浮躁,年老才知后悔。
戒除轻浮放荡的习气,才能成才。
成语出自《后汉书·崔骃传》:"骃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轻浪浮薄,骃闻而叹曰:'吾所以不仕者,将以俟时也。'"
原为时人对崔骃的误解 → 演变为批评轻浮行为的成语 → 现代多用于告诫年轻人
用于批评轻浮行为
刻画人物性格
检讨自身不足
1. 属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2. 语气较重,慎用于直接批评
3. 多用于第三人称评价
4. 不适用于正式场合
1. 轻浪浮薄
2. 轻浪浮薄
3. 轻浪浮薄
1. 父母常告诫我们,为人处世不可轻浪浮薄。
2. 小说中那个轻浪浮薄的富家子弟最终自食恶果。
3. 回想年轻时轻浪浮薄的言行,他不禁感到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