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流 的科学解释与影响

地理知识百科

浊流

/zhuó liú/
地质学术语 海洋现象

基本定义:水下高密度沉积物与水的混合流动

学科分类:海洋地质学/沉积学

📚 核心定义

地质学定义

水下沉积物与水混合形成的高密度流体

浊流是海底峡谷常见的地质现象。
Turbidity current is common in submarine canyons.
专业术语

流体力学特征

密度大于周围水体的重力驱动流

浊流流速可达20m/s。
Turbidity currents can reach 20m/s.
物理特性

沉积学意义

形成浊积岩的主要地质营力

浊流沉积形成典型鲍马序列。
Turbidites show Bouma sequences.
沉积作用

"浊流"是专业地质学术语,主要用于海洋地质和沉积学研究。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但在海底地质灾害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 术语对比

相关术语

turbidity current (浊流)

debris flow (碎屑流)

hyperpycnal flow (超重流)

中文解释

沉积物与水的混合流动

高浓度碎屑物质流动

高密度河水入海形成的流动

🌊 形成条件

触发因素
主要成因

地震/滑坡/洪水/火山

必要条件
基本条件

沉积物源+坡度+触发机制

形成过程:

典型浊流特征

  • 头部清晰可见
  • 流速快(5-20m/s)
  • 搬运距离远(数百公里)

⚠️ 主要影响

地质影响

塑造海底地形

浊流形成海底峡谷和扇体。
Turbidity currents shape submarine topography.
地形塑造

工程危害

破坏海底设施

浊流可损坏海底电缆。
Submarine cables are vulnerable to turbidity currents.
工程灾害

环境效应

影响海洋生态

浊流导致水体浑浊缺氧。
Turbidity currents reduce water clarity.
生态影响

防治措施

监测: 海底传感器网络
预防: 避开浊流通道
加固: 关键设施防护

📊 灾害评估

灾害等级:

小型:影响范围<10km²

中型:影响范围10-100km²

大型:影响范围>100km²

🌍 典型案例

1929年大浅滩地震浊流

时间:1929年11月18日
地点:加拿大东部大浅滩
规模:搬运沉积物200km³
影响:破坏12条跨大西洋电缆

现代观测案例

蒙特利海底峡谷:
• 1996年测得流速7m/s
• 持续流动超过8小时
• 搬运沉积物1.5km³

中国研究案例

南海北部:
1. 珠江口海底峡谷浊流
2. 台湾峡谷浊流事件
3. 研究证实存在古浊流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