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师汉语课堂

专业解析汉语词汇 | 近义词+用法+辨析一站式教学

近义词解析:凝聚

📚 核心近义词

1. 汇集(强调从各处聚集)

群众的智慧在这里汇集
(比"凝聚"更强调来源的多样性)

2. 聚集(中性表达集合状态)

人群聚集在广场上。
(比"凝聚"少情感色彩)

3. 凝结(物理变化引申义)

水汽凝结成露珠。
(比"凝聚"更强调物理过程)

4. 集中(强调统一性)

把力量集中到关键环节。
(比"凝聚"更侧重目的性)

💡 顾老师提示:"凝聚"的核心特点是既有物理聚集义,又有精神层面的团结义,选择近义词时要根据具体语境。

🔍 语义辨析

程度差异:

使用场景对比:

  • 物理现象:多用"凝结"(水汽凝结)
  • 人力组织:多用"聚集/集中"(人群聚集)
  • 精神层面:多用"凝聚"(凝聚人心)
  • 成果体现:多用"汇集"(汇集成果)

典型搭配对比:

凝聚力(✓) 聚集力(×)

凝结成冰(✓) 凝聚成冰(×)

💡 顾老师纠错:常见误用情况:

  • 错误1:"凝聚在表面"(应为"凝结在表面")
  • 错误2:"聚集力量"替代"凝聚力量"(情感色彩不足)
  • 错误3:"汇集人心"(搭配不当,应为"凝聚人心")

🎯 用法总结

1. 物质层面 → 表示物质聚集

水分子凝聚成水滴。
(可用"凝结"替换,但"凝聚"更强调过程)

2. 精神层面 → 表示团结集中

这首歌凝聚了民族精神。
(不可用"凝结"替换)

3. 成果层面 → 表示集中体现

作品凝聚了十年心血。
(可用"汇集"替换,但"凝聚"更显深度)

语法特点:

  • 常作谓语:力量凝聚在一起
  • 可带补语:凝聚成一股力量
  • 常用被动:被凝聚起来

📝 随堂练习

1. 选词填空:

晨露( )在荷叶上。【凝聚/凝结】

2. 辨析改错:

原句:这份报告聚集了各部门的意见

修改:这份报告汇集了各部门的意见("聚集"多用于具体事物)

3. 造句练习:

用"凝聚"和"集中"各造一个句子,体会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