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沆瀣一气
📚 基本释义
1. 本义:气味相投
沆瀣:夜间的水气
原指夜间水气相互融合的自然现象。
原指夜间水气相互融合的自然现象。
2. 喻义:坏人勾结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 顾老师提示:现代主要使用其比喻义,含强烈贬义色彩,多用于形容官场勾结或坏人结党营私。
🔊 读音指导
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发音要点:
- "沆"读第四声(去声),注意与"杭"区别
- "瀣"读xiè(同"谢"音),不要误读为jiě
- "一气"要连读,轻声处理
易错提示:
常见错误:将"沆瀣"读作"háng xiě"(正确:hàng xiè)
💡 顾老师纠音:注意"沆"是后鼻音,与"巷"同音;"瀣"的声母是x不是j。
📜 典故出处
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
"崔沆放崔瀣榜,时人语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唐代崔沆录取崔瀣为进士,因两人姓名相连如夜间水气交融,被讽刺为勾结)
(唐代崔沆录取崔瀣为进士,因两人姓名相连如夜间水气交融,被讽刺为勾结)
典故解析:
- 原为中性词,描述自然现象
- 因科举事件被赋予贬义
- 明代后固定为现用含义
🎯 现代用法
1. 形容官场勾结
这些官员沆瀣一气,共同贪污受贿。
2. 指坏人结党
黑社会与保护伞沆瀣一气,危害社会。
3. 表示同流合污
他不愿与那些人沆瀣一气,主动辞职。
语法特点:
- 多作谓语,常与"与...""和..."搭配
- 主语多为复数或群体
- 不可用于褒义语境
📝 随堂练习
1. 朗读并翻译:
"官商沆瀣一气,损害百姓利益。"
2. 辨析使用:判断正误
✓ "这两个腐败分子沆瀣一气"(正确)
✗ "这对恩爱夫妻沆瀣一气"(错误:不能用于褒义)
3. 改错:找出读音错误
学生读:háng xiě yī qì(错误)
正确:hàng xiè yī q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