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此地无银三百两
📚 成语意思
1. 欲盖弥彰(本义)
他特意解释自己没偷东西,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2. 弄巧成拙(引申义)
本想掩饰错误,结果越描越黑,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 顾老师提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核心意思是本想掩饰却反而暴露,使用时多带有讽刺意味。
📖 成语典故
出处:民间故事
典故内容:
古时有个人把三百两银子埋在地下,怕人偷走,就在地上插了块牌子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看到后把银子偷走,怕被发现,又在牌子上加了句"隔壁王二不曾偷"。
典故寓意:
本想隐瞒却因愚蠢行为反而暴露真相
💡 顾老师讲解:这个成语生动体现了:
- 1. 做贼心虚的心理
- 2. 欲盖弥彰的愚蠢行为
- 3. 弄巧成拙的结果
🎯 用法总结
1. 形容拙劣的掩饰行为
他明明很紧张却说自己不害怕,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2. 讽刺弄巧成拙的做法
政府一边说没涨价,一边商品价格飞涨,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3. 揭示自相矛盾的表现
他声称不认识嫌疑人,却能准确说出对方住址,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使用注意:
- 多用于讽刺、批评场合
- 常与"隔壁王二不曾偷"连用
- 现代也用于形容网络安全中的类似行为
📝 随堂练习
1. 分析下列情境是否适用此成语:
小明偷吃饼干后主动告诉妈妈"我没偷吃饼干"
2. 用成语改写句子:
原句:他越解释越显得可疑
改写:他的解释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3. 辨析近义成语:
"欲盖弥彰":侧重结果
"此地无银三百两":侧重行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