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师成语课堂

专业解析汉语成语 | 释义+典故+用法一站式教学

成语解析:相关成语

📚 成语解释

1. 立锥之地

形容极小的生存空间。
《史记》:"今秦地不过千里,而诸侯之地五倍于秦,不啻立锥之地。"

2. 锥处囊中

比喻有才能的人终会显露出来。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3. 锥刀之末

比喻微小的利益。
《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4. 以锥刺地

形容见识浅陋,方法不当。
《庄子·秋水》:"以锥刺地,不亦小乎?"

💡 顾老师提示:锥在古代是常见工具,这些成语多出自先秦典籍,理解时需结合历史背景。"锥"在这些成语中多象征微小、尖锐或突破之意。

🔊 读音指导

标准读音:/zhuī/ [zhuī]

方言读音:部分地区读作/zuī/

发音要点:

  • 声母"zh"是卷舌音,类似"知"的声母
  • 韵母"ui"是合口呼,发音时嘴唇要圆
  • 声调为第一声,保持平稳高调
  • 注意与"追"(zhuī)、"椎"(zhuī)等同音字区分

易混淆读音:

错误读法:chuī(吹)

正确读法:zhuī(锥)

💡 顾老师纠音:常见发音错误:

  • 错误1:读成平舌音"zui"(正确是卷舌音"zhui")
  • 错误2:声调读成第三声(正确是第一声)
  • 错误3:与"椎"、"追"等字混淆

🎯 用法总结

1. 立锥之地 → 多用于形容生存空间狭小

战乱时期,百姓连立锥之地都难以求得。

2. 锥处囊中 → 用于形容人才终会显露

是金子总会发光,如同锥处囊中,终会脱颖而出。

3. 锥刀之末 → 形容微小的利益

君子不争锥刀之末,当有大格局。

语法注意:

  • 多为四字成语,结构固定
  • 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
  • 常带有比喻意义

📝 随堂练习

1. 解释成语:

"锥处囊中"比喻什么?

2. 造句练习:

用"立锥之地"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锥刀之末"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改错:找出使用不当的成语

原句:他连锥刀之末都买不起(错误:用错成语)

正确:他连立锥之地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