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师成语课堂

专业解析汉语成语 | 含义+出处+用法一站式教学

成语解析:带"明"字的成语

📚 成语释义

1. 明察秋毫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微的事物都能看清楚。

2. 明眸皓齿

出自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眼睛明亮,牙齿洁白。

3. 明镜高悬

出自《晋书·乐广传》:"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严明,也比喻人明察事理。

4. 明目张胆

原指有胆识,敢作敢为。现多形容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 顾老师提示:"明"字在成语中多表示"明亮、清楚、公开"等含义,具体解释要根据成语整体意思来理解。

🔊 读音解析

标准读音:/míng/ [míng]

声调:第二声(阳平)

发音要点:

  • 双唇闭合,鼻腔共鸣
  • 韵母"ing"要发完整
  • 声调上扬要明显
  • 避免与"民"、"名"等字混淆

常见误读:

错误:读成第一声"mīng"

正确:第二声"míng"

💡 顾老师纠音:注意这些发音错误:

  • 错误1:韵母发成"in"(正确是"ing")
  • 错误2:声调不够上扬
  • 错误3:与"名"字发音混淆

🎯 用法总结

1. 明察秋毫 → 多用于形容观察细致

这位侦探明察秋毫,连最细微的线索都能发现。

2. 明眸皓齿 → 专用于形容女子美貌

画中的仕女明眸皓齿,顾盼生姿。

3. 明镜高悬 → 多用于称赞司法公正

包拯明镜高悬,断案如神。

使用注意:

  • "明目张胆"现多含贬义
  • "明哲保身"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 "明珠暗投"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

📝 随堂练习

1. 解释成语: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2. 造句练习:

用"明察秋毫"造句:

用"明眸皓齿"造句:

3. 成语接龙:

明→明→明→(接三个带"明"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