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画龙点睛
📚 成语典故
典故来源:出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传说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却不点眼睛。人们问他原因,他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人们不信,坚持要他点上。结果他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顿时雷电大作,两条龙破壁腾空而去。
💡 顾老师提示:这个典故生动体现了艺术创作中关键细节的重要性,也比喻做事在关键处下功夫能使整体效果更加完美。
🔊 现代释义
1. 比喻在关键处着墨,使整体更加生动传神
文章最后一段的总结真是画龙点睛,让整篇文章都活了起来。
2. 指在事物关键处下功夫,使其更加完美
设计师在logo上加的那一抹红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3.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用精辟词语点明要旨
演讲结尾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真是画龙点睛之笔。
成语结构:
- 连动式成语
- 褒义成语
- 常作谓语、定语、状语
🎯 用法总结
1. 作谓语
这幅画的题词画龙点睛,使整幅画意境全出。
2. 作定语
他那画龙点睛的点评让在场所有人茅塞顿开。
3. 作状语
设计师画龙点睛地在服装上加了一条金色腰带。
使用注意:
- 多用于艺术创作、文学写作、设计等领域
- 强调在关键处下功夫,而非全面修改
- 常与"之笔"搭配使用
📝 随堂练习
1. 用"画龙点睛"造句:
"这部小说的结尾________,让整个故事得到了升华。"
2. 判断正误:
"他对整篇文章进行了画龙点睛的修改。"(×)→ 画龙点睛强调关键处修改,而非全面修改
"演讲最后那句名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 成语接龙:
画龙点睛 → 睛目千里 → 里应外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