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虎的成语
📚 成语释义
1. 如虎添翼
得到这支精锐部队,我军真是如虎添翼。
解释:比喻强有力的人或组织得到帮助后更加强大。
解释:比喻强有力的人或组织得到帮助后更加强大。
2. 虎头蛇尾
这个项目开始声势浩大,最后却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解释:比喻做事开头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解释:比喻做事开头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3. 卧虎藏龙
这个小山村卧虎藏龙,住着不少退休的专家学者。
解释:比喻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
解释:比喻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
4. 虎视眈眈
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的市场份额。
解释: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解释: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 顾老师提示:虎在成语中多象征威猛、力量,但也常带有凶猛、危险的意味。使用时要注意褒贬色彩。
📖 典故出处
1. 狐假虎威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2. 三人成虎
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历史演变:
虎在传统文化中既是勇猛的象征,也是危险的代名词,这种双重性在成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顾老师典故:很多成语源自历史故事,理解出处能更好掌握用法:
- "谈虎色变"出自《后汉书》
- "骑虎难下"源自晋代典故
- "为虎作伥"与民间传说有关
🎯 用法解析
1. 褒义用法 → 形容力量、威猛
这支队伍生龙活虎,士气高昂。
(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2. 贬义用法 → 形容凶险、危险
深入敌营犹如虎口拔牙,危险万分。
(虎口拔牙:比喻做极其危险的事)
(虎口拔牙:比喻做极其危险的事)
3. 中性用法 → 客观描述
这个地区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藏龙卧虎:比喻隐藏着人才)
(藏龙卧虎:比喻隐藏着人才)
使用注意:
- 区分褒贬语境(如"虎背熊腰"是中性,"为虎作伥"是贬义)
- 注意搭配对象("虎视眈眈"多用于形容人)
- 避免误用("虎头虎脑"形容小孩可爱,不用于成人)
📝 随堂练习
1. 解释并造句:
"调虎离山"
2. 辨析近义成语:
"虎头蛇尾" vs "有始无终"
3. 改错:找出使用不当的成语
原句:这位教授虎背熊腰,学识渊博。(不当:虎背熊腰形容体型,不适用于学术场合)
建议改为:这位教授学富五车,学识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