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形容声势浩大的成语
📚 成语释义
1. 排山倒海
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例:改革的浪潮排山倒海般席卷全国。
例:改革的浪潮排山倒海般席卷全国。
2. 雷霆万钧
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例: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占了敌军阵地。
例: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占了敌军阵地。
3. 气吞山河
形容气魄很大,气势可以吞没山河。
例:岳飞气吞山河的《满江红》流传千古。
例:岳飞气吞山河的《满江红》流传千古。
4. 声势浩大
形容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例:这次抗议活动声势浩大,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
例:这次抗议活动声势浩大,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
💡 顾老师提示:这些成语都强调"气势宏大"的核心意思,但各有侧重:"排山倒海"强调力量,"雷霆万钧"强调威力,"气吞山河"强调气魄,"声势浩大"强调规模。
📖 出处典故
排山倒海: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弇军声势甚盛,所向排山倒海。"
雷霆万钧:出自《汉书·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典故解析:
- "排山倒海"原指军队声势浩大,能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 "雷霆万钧"中"钧"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约30斤,万钧形容力量极大
- "气吞山河"最早见于宋代文天祥的作品
近义成语:
气势磅礴、浩浩荡荡、惊天动地、震天动地
💡 顾老师辨析:这些成语的细微差别:
- "排山倒海"多用于形容运动、浪潮等动态事物
- "雷霆万钧"多用于形容打击、攻势等强力行为
- "气吞山河"多用于形容人的气魄、胸怀
- "声势浩大"适用范围最广,可用于各种大规模活动
🎯 用法指南
1. 排山倒海 → 多作定语、状语
改革开放的排山倒海之势改变了中国面貌。
群众排山倒海般涌向广场。
群众排山倒海般涌向广场。
2. 雷霆万钧 → 多作定语
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力击溃了敌人。
政府采取了雷霆万钧的手段打击腐败。
政府采取了雷霆万钧的手段打击腐败。
3. 气吞山河 → 多作谓语、定语
这首诗写得气吞山河。
他有着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
他有着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
使用注意:
- 这些成语都带有褒义色彩,不用于负面描述
- 使用时要注意与描述对象的匹配度
- 避免在同一语境中重复使用多个同义成语
📝 随堂练习
1. 填空练习:
抗洪抢险的队伍以( )之势奋战在第一线。
(可选:排山倒海/雷霆万钧/气吞山河)
(可选:排山倒海/雷霆万钧/气吞山河)
2. 成语辨析:
"这场运动( ),席卷全国。"
(最合适的是:声势浩大/雷霆万钧)
3. 造句练习:
请用"气吞山河"造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