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守株待兔
📚 基本释义
1. 原意
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撞上来。
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寄希望于侥幸成功。
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寄希望于侥幸成功。
2. 现代用法
形容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行为。
💡 专家提示:"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是典型的寓言类成语,使用时多含贬义。
🔊 读音解析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注音:ㄕㄡˇ ㄓㄨ ㄉㄞˋ ㄊㄨˋ
发音要点:
- "守":上声(第三声),舌尖抵下齿龈
- "株":阴平(第一声),注意"zh"翘舌音
- "待":去声(第四声),发音短促有力
- "兔":去声(第四声),双唇闭合爆破
💡 常见误读:
- 错误1:"株"读成"zū"(正确应为翘舌音"zhū")
- 错误2:"待"读成阳平(正确为去声)
- 错误3:整体语速过快导致声调模糊
📜 典故出处
《韩非子·五蠹》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白话译文:
宋国有个农夫,田里有棵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上树桩,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典故寓意:
- 讽刺墨守成规的愚蠢行为
- 告诫人们不能把偶然当必然
- 强调主动进取的重要性
🎯 用法解析
1. 作谓语
学习不能守株待兔,要主动钻研。
2. 作定语
要摒弃守株待兔的侥幸心理。
3. 作宾语
成功不会眷顾守株待兔的人。
近义成语:坐享其成、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反义成语:主动出击、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 应用练习
1. 用"守株待兔"造句: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如果___________,迟早会被淘汰。
2. 典故理解:
问:为什么说农夫"守株待兔"的行为很愚蠢?
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情景判断: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守株待兔":
A. 每天坚持学习新技能
B. 买彩票指望中大奖致富
C. 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