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入木三分
📚 成语原意
1. 原指书法笔力遒劲
王羲之写字,笔力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墨迹能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墨迹能透入木板三分深。
2. 典故出处
出自唐代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 顾老师提示:这个成语最初是形容王羲之书法笔力之强,墨迹能渗透木板三分深,后引申为形容见解深刻。
🔊 读音解析
拼音:rù mù sān fēn [入木三分]
发音要点:
- "入"读第四声,短促有力
- "木"读第四声,但比"入"稍长
- "三"读第一声,平调
- "分"读第一声,注意与"份"区分
💡 顾老师纠音:常见发音错误:
- 错误1:把"分"读成第四声(正确是第一声)
- 错误2:把"入"读得太长(应是短促音)
- 错误3:把"木"读成轻声(应保持第四声)
🎯 现代用法
1. 形容分析透彻
这篇评论对时弊的分析入木三分。
指分析问题非常深刻透彻。
指分析问题非常深刻透彻。
2. 形容描写生动
鲁迅笔下的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指描写人物非常深刻生动。
指描写人物非常深刻生动。
3. 形容见解深刻
他的发言对问题本质的把握入木三分。
指见解非常深刻到位。
指见解非常深刻到位。
使用注意:
- 多用于褒义,形容深刻透彻
- 常与"分析""描写""刻画""见解"等词搭配
- 不可用于形容物理上的深入(如"钉子入木三分"是错误的)
📝 随堂练习
1. 造句练习:
用"入木三分"形容一位作家的写作特点
2. 判断正误:
"这把刀很锋利,切肉入木三分。"(错误,不能用于物理层面)
"他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入木三分。"(正确)
3. 典故复述:
简述"入木三分"的典故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