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三顾茅庐
📚 成语释义
1. 基本解释
指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贤才。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2. 历史出处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记载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记载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3. 现代用法
形容诚心诚意地邀请或拜访。
公司三顾茅庐才请到这位技术专家。
公司三顾茅庐才请到这位技术专家。
💡 顾老师提示:"三顾茅庐"强调诚心和坚持,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多用于正式邀请或求贤若渴的情境。
📖 历史典故
故事背景:东汉末年,刘备屯兵新野,急需谋士
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典故详情:
- 第一次:刘备冒雪前往,只见童子不见孔明
- 第二次:刘备再访,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
- 第三次:刘备斋戒三日后再访,终于见到诸葛亮
相关记载: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 顾老师解读:这个典故体现了:
- 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
- 诸葛亮"士为知己者死"的士人精神
- 古代君臣相得的典范
🎯 用法解析
1. 作谓语 → 表示诚心邀请
董事长三顾茅庐,终于请到了这位行业专家。
2. 作定语 → 修饰邀请行为
这次三顾茅庐式的邀请,展现了公司的诚意。
3. 作宾语 → 指代邀请过程
为了引进人才,公司上演了现代版的三顾茅庐。
使用注意:
- 多用于正式场合
- 强调邀请方的诚意
- 被邀请方通常是德才兼备之人
📝 知识拓展
1. 相关成语: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知遇之恩"
2. 历史影响:
成为后世君臣关系的典范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
3. 现代应用:
企业人才引进的经典案例
人际交往中诚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