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猴的成语
📚 成语释义
1. 沐猴而冠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例句:他虽居高位却毫无实权,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
例句:他虽居高位却毫无实权,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
2.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无知,白费力气。
例句: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就像猿猴取月,注定徒劳无功。
例句: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就像猿猴取月,注定徒劳无功。
3. 杀鸡儆猴
比喻惩罚一个人来警告其他人。
例句:公司这次杀鸡儆猴的处理方式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例句:公司这次杀鸡儆猴的处理方式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4. 猴年马月
指不可知的年月或遥遥无期。
例句:这个项目拖了这么久,真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吗?
例句:这个项目拖了这么久,真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吗?
💡 顾老师提示:猴的成语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 发音指导
标准发音:/hóu/ [hóu]
常见误读:/hōu/ [hōu](错误)
发音要点:
- "猴"字为阳平声调(第二声)
- 声母"h"要清晰,不要发成"f"
- 韵母"ou"要饱满,类似"欧"的发音
- 注意与"侯"、"喉"等同音字的区别
成语发音示例:
沐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
杀鸡儆猴:shā jī jǐng hóu
💡 顾老师纠音:常见发音错误:
- 错误1:将"猴"读成阴平(第一声)
- 错误2:"儆"读成jìng(正确读jǐng)
- 错误3:"冠"在成语中读guàn而非guān
🎯 用法总结
1. 沐猴而冠 → 多用于讽刺徒有其表的人
那个傀儡皇帝不过是沐猴而冠,实权都在宰相手中。
2. 杀鸡儆猴 → 用于管理、教育等警示场景
老师严厉批评一个学生,目的是杀鸡儆猴,让全班引以为戒。
3. 猴年马月 → 表达对时间漫长的无奈
等你这本书出版,恐怕要到猴年马月了。
使用注意:
- 这些成语多含贬义,正式场合慎用
- "猿猴取月"多用于书面语
- "猴年马月"多用于口语
📝 随堂练习
1. 造句练习:
用"杀鸡儆猴"造一个管理场景的句子。
2. 成语接龙:
猴年马月 → 月下老人 → 人山人海 → 海阔天空
3. 改错:找出使用不当的成语
原句:这位教授学识渊博,真是沐猴而冠。(错误:褒贬误用)
修改:这位教授学识渊博,真是学富五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