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解析:诞生
📚 近义词解析
1. 出生(最常用,中性词)
他出生于1990年。
与"诞生"相比,"出生"更口语化,适用于人和动物。
与"诞生"相比,"出生"更口语化,适用于人和动物。
2. 降生(带有庄重色彩)
传说中,孔子降生于尼山。
多用于重要人物或宗教语境,书面语色彩浓厚。
多用于重要人物或宗教语境,书面语色彩浓厚。
3. 问世(多用于作品、发明)
这部小说问世于上世纪80年代。
特指作品、新产品等首次公开出现。
特指作品、新产品等首次公开出现。
4. 产生(适用范围广)
新的理论由此产生。
可用于抽象事物,不限于生命体。
可用于抽象事物,不限于生命体。
💡 顾老师提示:"诞生"多用于正式场合或重要事物,带有庄重色彩。注意与"出生"的语体区别。
🔊 词语辨析
语义轻重:降生 > 诞生 > 出生 > 产生
使用频率:出生 > 产生 > 诞生 > 降生
使用场景对比:
- 正式场合:多用"诞生"(如:新中国诞生)
- 日常交流:多用"出生"(如:孩子出生)
- 宗教历史:多用"降生"(如:耶稣降生)
- 抽象概念:多用"产生"(如:新思想产生)
典型搭配:
诞生:~仪式、~纪念日、~地
出生:~日期、~证明、~地
💡 顾老师纠错:常见使用误区:
- 错误1:把"诞生"用于普通动物(应用"出生")
- 错误2:把"降生"用于普通场合(过于庄重)
- 错误3:把"产生"用于具体生命(应用"出生")
🎯 用法总结
1. 诞生 + 于 + 时间/地点 → 正式表达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
用于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
用于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
2. 诞生 + 抽象名词 → 比喻用法
新理论由此诞生。
可用于思想、作品等抽象事物。
可用于思想、作品等抽象事物。
3. 诞生 + 纪念性词语 → 庆典表达
庆祝公司诞生十周年。
用于机构、组织的重要纪念。
用于机构、组织的重要纪念。
语法注意:
- 不用于第一人称(不说"我诞生于...")
- 多用于完成时态(已经诞生)
- 常与"标志着"搭配使用
📝 随堂练习
1. 选择合适的词语:
A. 出生 B. 诞生 C. 降生 D. 产生
1. 爱因斯坦___于德国一个小镇。(A)
2. 佛教认为释迦牟尼___在蓝毗尼。(C)
1. 爱因斯坦___于德国一个小镇。(A)
2. 佛教认为释迦牟尼___在蓝毗尼。(C)
2. 改错练习:
原句:这只小猫昨天刚刚诞生。
修改:这只小猫昨天刚刚出生。
原因:"诞生"不适用于普通动物
3. 造句练习:
用"问世"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产生"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