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画龙点睛
📚 成语释义
1. 原意(典故出处)
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龙不点眼睛,说"点睛即飞去"。后被人强求点睛,龙果然破壁飞去。
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笔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笔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2. 现代用法
这篇文章结尾处的总结真是画龙点睛,让全文立意立刻鲜明起来。
3. 艺术创作
导演在最后一幕加入的那个特写镜头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4. 演讲表达
演讲者最后那句名言引用得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 顾老师提示:"画龙点睛"强调在关键处用少量笔墨就能使整体生动传神,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分寸。
🔊 读音解析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注音:ㄏㄨㄚˋ ㄌㄨㄥˊ ㄉㄧㄢˇ ㄐㄧㄥ
发音要点:
- "画"读第四声,短促有力
- "龙"第二声要饱满
- "点"第三声先降后升
- "睛"第一声平稳
- 整体节奏:快-慢-快-慢
易错点:
1. "画"易误读为第二声(正确:第四声)
2. "睛"易与"精"混淆(注意偏旁不同)
💡 顾老师纠音:常见发音错误:
- 错误1:读成"化龙点睛"("画"非"化")
- 错误2:"睛"读成轻声(应保持第一声)
- 错误3:四字等长停顿(应有节奏变化)
🎯 用法指南
1. 作谓语
这段结尾画龙点睛,使全文升华。
2. 作定语
这是整部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
3. 作宾语
设计师的这个创意堪称画龙点睛。
使用注意:
- 多用于褒义语境
- 常与"之笔"搭配使用
- 不用于形容大量修改
📝 随堂练习
1. 造句练习:
用"画龙点睛"描述一个艺术作品的关键部分
2. 典故复述:
根据记忆复述张僧繇画龙的典故
3. 改错:找出使用不当的句子
A. 这幅画的每个细节都画龙点睛(错误:不能用于形容大量修改)
B. 老师最后的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