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画龙点睛
📚 成语释义
1. 字面意思
画好龙后点上眼睛
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笔突出要点,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笔突出要点,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2. 现代用法
这篇文章最后一段真是画龙点睛之笔。
指在关键处用精炼的语言点明要旨,使整体更加精彩。
指在关键处用精炼的语言点明要旨,使整体更加精彩。
💡 顾老师提示:"画龙点睛"源自南北朝时期张僧繇的典故,核心意思是"关键处的精妙处理",使用时多指文章、艺术作品中的点睛之笔。
🔊 发音指导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画龙点睛]
发音要点:
- "画"读第四声,短促有力
- "龙"第二声,发音饱满
- "点"第三声,先降后升
- "睛"第一声,平直清晰
💡 顾老师纠音:常见发音错误:
- 错误1:"点"读成第一声(正确:第三声)
- 错误2:"睛"读成轻声(正确:第一声)
- 错误3:四个字轻重不分(正确:"龙"和"睛"稍重)
📜 成语典故
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却不点眼睛。众人不解,他说:"点之即飞去。"人们不信,坚持要他点上。结果两条龙点睛后果然破壁飞去,未点睛的龙仍留在墙上。
这个典故生动说明了画龙点睛的重要性。
典故出处:
- 《历代名画记》
- 《宣和画谱》
🎯 用法总结
1. 作谓语
结尾这段议论画龙点睛,使全文升华。
2. 作定语
这是整部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
3. 作宾语
演讲最后一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用注意:
- 多用于褒义,形容精妙的处理
- 常与"之笔"、"之效"等搭配使用
- 不适用于描述整体创作过程
📝 随堂练习
1. 朗读并解释:
"这幅画的题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 造句练习:
用"画龙点睛"形容一篇文章的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典故问答:
问:为什么张僧繇最初不给龙画眼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