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画龙点睛
📚 成语释义
1. 原意
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墙上画龙,点上眼睛后龙就飞走了。
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笔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笔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2. 现代用法
这篇文章最后一段的总结真是画龙点睛,让全文立意立刻鲜明起来。
3. 艺术创作
导演在结尾加的这个镜头堪称画龙点睛之笔,升华了整个影片的主题。
💡 顾老师提示:"画龙点睛"强调在关键处用少量笔墨就能使整体效果大不相同,多用于文学艺术创作或演讲表达。
🔊 发音指导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注音:ㄏㄨㄚˋ ㄌㄨㄥˊ ㄉㄧㄢˇ ㄐㄧㄥ
发音要点:
- "画":第四声,发音短促有力
- "龙":第二声,阳平调,发音饱满
- "点":第三声,先降后升
- "睛":第一声,平调且清晰
易错点:
常见错误:把"睛"(jīng)读成"精"(jīng)或"晶"(jīng)
正确发音:保持"睛"字的清晰发音
💡 顾老师纠音:注意成语的四个字要读得连贯流畅,特别是"点睛"二字要一气呵成。
🎯 用法总结
1. 作谓语
这段结尾画龙点睛,使全文主旨更加突出。
2. 作定语
这是整部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
3. 作宾语
演讲最后一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用注意:
- 多用于褒义,形容使事物更加完美的关键性修饰
- 常与"之笔""作用""效果"等词语搭配使用
- 不用于形容大量改动或整体性改变
📝 随堂练习
1. 朗读并解释:
"这幅画的题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 成语接龙:
画龙点睛 → 睛目了然 → 然糠照薪
3. 改错:找出使用不当的句子
错误:"他重写了整篇文章,真是画龙点睛。"
正确:他在结尾加了一句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