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师成语课堂

专业解析中华成语 | 典故+寓意+用法一站式教学

成语解析:精卫填海

📚 典故来源

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传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溺亡,化为精卫鸟,日日衔西山木石填海。

核心意象

一只小鸟执着地衔木石填海
展现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

💡 顾老师提示:注意"精卫"是神话中的鸟名,不是指"精锐部队"。"填海"是字面意思,现代也用于填海造地工程。

🔊 发音指导

标准发音:/jīng wèi tián hǎi/ [jīng wèi tián hǎi]

发音要点:

  • "精":阴平声,舌尖抵下齿龈
  • "卫":去声,注意与"味"区分
  • "填":阳平声,舌尖抵上齿龈
  • "海":上声,结尾口型保持

易错点:

常见误读:将"填"读作"添"(tiān)

正确读音应为:tián

💡 顾老师纠音:常见发音错误:

  • 错误1:"精卫"读成"jīng wéi"(正确:jīng wèi)
  • 错误2:"填海"读成"tiān hǎi"(正确:tián hǎi)
  • 错误3:四个字都读成平声(注意声调变化)

🎯 寓意解析

1. 褒义用法 → 赞美坚韧不拔的精神

科研工作者以精卫填海的精神攻克技术难关。
比喻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2. 中性用法 → 形容力量悬殊的坚持

环保组织精卫填海般地清理海洋垃圾。
强调虽然力量微小但仍坚持行动。

3. 现代引申 → 指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计划就像精卫填海,几乎不可能实现。
有时带有些许无奈或悲壮色彩。

使用注意:

  • 多用于书面语
  • 常与"精神""般""似的"搭配
  • 不用于描述具体填海工程

📝 随堂练习

1. 朗读并解释:

"扶贫干部以精卫填海的精神帮助村民脱贫"

2. 辨析使用:判断以下用法是否正确

A. 这个填海工程体现了精卫填海的精神(✓)

B. 精卫填海是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3. 改错:找出成语使用错误

原句:他用精卫填海的速度完成了工作(错误:与"速度"矛盾)

修改:他用精卫填海的精神坚持完成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