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圆寂(打一成语)
📚 成语答案
对应成语:坐化升天
高僧圆寂时往往保持打坐姿势,故称坐化升天。
佛教原意
"圆寂"是梵语"涅槃"的汉译,指僧人功德圆满、寂灭烦恼的离世状态。
💡 顾老师提示:"圆寂"特指高僧安详离世,普通人的去世不能使用此词。对应的"坐化升天"强调修行者保持禅定姿势往生的神圣性。
📖 出处典故
最早记载:《高僧传》记载鸠摩罗什"圆寂后,舌不焦烂"
典型事例:唐代鉴真大师坐化前诵经七日,示现[坐化升天]之相
佛教四相:
- 生(出生)
- 住(驻世)
- 异(衰老)
- 灭(圆寂)
相关记载:
《五灯会元》:"师将圆寂,谓众曰:吾去后,塔前柏树当西指"
💡 顾老师讲解:注意区分"圆寂"与相近概念:
- 圆寂:专指高僧离世(需有修行成就)
- 涅槃:彻底解脱的终极境界
- 往生:转生净土的过程
🎯 用法解析
1. 作谓语 → 描述僧人离世
玄奘大师于公元664年圆寂于玉华寺。
2. 作定语 → 修饰相关事物
这是记录禅师圆寂前最后开示的《示寂偈》。
3. 文学用法 → 比喻超脱境界
诗人用"明月圆寂水中央"来描写禅境。
使用禁忌:
- 不可用于普通人去世
- 不可用于非自然死亡
- 不可用于贬义语境
📝 知识拓展
1. 佛教往生仪式:
"荼毗"(火化)、"建塔"(舍利供奉)、"追荐"(超度法会)
2. 著名高僧圆寂事例:
六祖惠能:留下肉身舍利
虚云老和尚:120岁预知时至
3. 相关成语:
功德圆满
撒手西归
驾鹤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