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文化宝库

专业解析成语典故 | 出处+释义+用法一站式学习

成语解析:卧薪尝胆

📚 成语释义

1. 基本释义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雪耻。

2. 典故出处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记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的故事。

3. 现代用法

比喻刻苦自励,立志雪耻。
卧薪尝胆十年,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 文化提示:"卧薪尝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常用于形容人经历挫折后发愤图强的状态。

📖 典故故事

历史背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

主要人物:越王勾践、吴王夫差

典故详情:

  • 越国战败后,勾践被迫到吴国为奴
  • 回国后睡柴草、尝苦胆,提醒自己不忘耻辱
  •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灭吴雪耻
  • 成为"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经典典故

相关成语:

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励精图治

💡 典故启示:这个成语告诉我们:

  • 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
  • 成功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
  • 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

🎯 用法解析

1. 作谓语 → 表示刻苦自励

卧薪尝胆三年,终于考上了研究生。

2. 作定语 → 形容发愤图强的状态

这段卧薪尝胆的经历让他成长了许多。

3. 作宾语 → 表示立志雪耻

失败后,他决心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语法注意:

  • 多用于书面语,语气庄重
  • 常与"立志""决心"等词语搭配
  • 多用于褒义,形容正面积极的行为

📝 知识拓展

1. 相关历史人物:

范蠡、文种等越国谋士的故事

2. 类似典故:

破釜沉舟:项羽的故事

悬梁刺股:孙敬和苏秦的故事

3. 文化影响:

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

常用于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