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师成语课堂

专业解析成语典故 | 发音+出处+用法一站式教学

成语解析:守株待兔

📚 成语释义

1. 基本解释

原指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自己撞上来。
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希望侥幸获得成功。

2. 典故出处

出自《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讲述宋国农夫因偶然捡到撞死的兔子,便放弃耕作专门等待兔子再次撞树。

3. 现代寓意

讽刺那些墨守成规妄想不劳而获的人。
警示人们不能把偶然当必然,要主动进取。

💡 顾老师提示:"守株待兔"的核心是批判消极等待的侥幸心理,常与"刻舟求剑"等寓言成语并列使用。

🔊 发音指导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守株待兔]

四声标注:3-1-4-4

发音要点:

  • "守"为上声(214调值),发音饱满
  • "株"为阴平(55调值),短促清晰
  • "待"为去声(51调值),降调明显
  • "兔"为去声(51调值),与"待"形成双去声

易错点:

1. "株"勿读成"zū"(正确:zhū)

2. 双去声连读时前字变半去(53调值)

💡 顾老师纠音:常见发音错误:

  • 错误1:"株"读作"zū"(正确:翘舌音zhū)
  • 错误2:四声调值不准确(特别注意上声的转折)
  • 错误3:双去声连读时没有变调

🎯 用法总结

1. 作谓语 → 批评消极行为

年轻人不能守株待兔,要主动寻找机会。

2. 作定语 → 形容错误方法

这种守株待兔的做法注定失败。

3. 作宾语 → 比喻侥幸心理

投资不能靠守株待兔,需要专业分析。

语法注意:

  • 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 常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等成语连用
  • 现代也用于幽默自嘲(如:我今天又在守株待兔等客户)

📝 随堂练习

1. 朗读并解释:

"与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

2. 辨析近义成语:

守株待兔:被动等待偶然机会

刻舟求剑: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3. 改错:找出使用不当的句子

原句:"他通过守株待兔获得了成功"(褒贬误用)

修改:"他因为守株待兔错过了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