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形容人多的四字成语
📚 成语释义
1. 人山人海
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例:国庆节的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例:国庆节的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2. 摩肩接踵
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
例:商场促销时,顾客摩肩接踵,寸步难行。
例:商场促销时,顾客摩肩接踵,寸步难行。
3. 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例:早市上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
例:早市上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
4. 人头攒动
形容人很多,且频繁移动。
例:演唱会现场人头攒动,粉丝热情高涨。
例:演唱会现场人头攒动,粉丝热情高涨。
💡 顾老师提示:这些成语都形容人多,但侧重点不同:"人山人海"强调数量多;"摩肩接踵"强调拥挤;"熙熙攘攘"强调热闹;"人头攒动"强调动态。
📖 出处典故
人山人海:出自《水浒传》第五十一回:"看的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成语演变:
- "熙熙攘攘"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人头攒动"是近代产生的成语,最早见于清末小说
典故示例: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寻常四梢远静去处,夜市亦有"
💡 顾老师讲解:古代形容人多的成语多与市井生活相关,反映了当时商业繁荣的景象。
🎯 用法辨析
1. 适用场景对比
"人山人海"多用于大型集会;"摩肩接踵"多用于狭窄空间;"熙熙攘攘"多用于市场街道;"人头攒动"多用于动态人群。
2. 感情色彩差异
"人山人海"中性;"摩肩接踵"略带贬义;"熙熙攘攘"偏褒义;"人头攒动"中性偏褒。
3. 近义成语扩展
"车水马龙"(侧重交通繁忙)、"门庭若市"(侧重来访者多)、"络绎不绝"(侧重连续不断)
使用注意:
- 避免与"水泄不通"等表堵塞的成语混淆
- "摩肩接踵"不宜用于正式场合描写
- "熙熙攘攘"不适用于严肃场景
📝 随堂练习
1. 填空练习:
春节庙会上( ),各种小吃摊前都排着长队。(填"人山人海"或"门庭若市")
2. 成语辨析:
地铁早高峰时,乘客( )。("摩肩接踵"和"熙熙攘攘"哪个更合适?)
3. 成语接龙:
人山人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