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精卫填海
📚 典故出处
1. 神话来源
出自《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讲述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溺亡后化为精卫鸟,衔木石填海的故事。
讲述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溺亡后化为精卫鸟,衔木石填海的故事。
2. 神话形象
精卫: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足
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
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
💡 顾老师提示: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并列),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 发音释义
拼音:jīng wèi tián hǎi [精-卫-填-海]
繁体:精衛填海
发音要点:
- "精"读第一声,"卫"读第四声
- "填"读第二声,注意与"添"区分
- 整体读法要铿锵有力,体现决心
易错提示:
常见错误:将"填"误读为"tiān"(正确读"tián")
🎯 寓意解析
1. 原始寓意 → 不屈不挠的复仇精神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陶渊明《读山海经》)
表现弱小对抗强大的悲壮。
表现弱小对抗强大的悲壮。
2. 现代寓意 → 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我们要发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建设家乡"
比喻不畏艰难的意志。
比喻不畏艰难的意志。
3. 哲学寓意 → 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
"精卫填海终有日"
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 形容坚持不懈的奋斗(褒义)
- 形容不自量力的行为(贬义,较少用)
- 教育领域鼓励持之以恒
📝 现代应用
1. 励志用法:
"扶贫工作要有精卫填海的韧劲"(《人民日报》标题)
2. 文学作品:
"精卫衔石,心比金坚"(现代诗歌)
"我们每个人都是当代精卫"(励志演讲)
3. 误用辨析:
错误用法:"他精卫填海般地挥霍家产"(感情色彩不符)
正确用法:"科研人员精卫填海般地攻克技术难关"